還在吵美豬?國民黨是困在時空裂縫裡了嗎?
國民黨宣布要在8月28日,也就是原定的公投舉行日召開記者會,想要重新喚起大家對美豬議題的關注,因為這幾個月社會關注焦點都在國內疫情上,已經很少人記得這件事,既然國民黨想要冷飯熱炒,我們就來看看,現在國內的豬肉進口狀況究竟如何?
台灣從今年1月1日開放美豬進口,根據農委會的「豬肉儀表板」,從1月1日到昨天8月25日,國內的豬肉來源有90%都是本土台灣豬,只有10%是進口,而在進口豬肉中,美豬又僅佔了全部豬肉消費量的0.57%,數量非常少。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含萊劑豬肉又有多少呢?答案是「0」。
2021年已經過了2/3,開放進口已經8個月,事實證明,開放不等於進口,只是回歸正常的國際貿易平等原則,既然民眾不消費,願意進口的廠商就不多,但能夠消除台灣與美國間的貿易障礙,為雙方貿易深化創造有利條件。
今年以來,台灣度過了風風雨雨,從原先5月缺水缺疫苗再到今天問題一一迎刃而解,昨天的「+0」也象徵我們已經度過最困難的時期,可以慢慢回歸安穩生活。但是國內情況穩定就代表在野黨很難找到議題攻擊,國民黨的解決之道,就是從已經吵過的事情再「撿回收」來用,
但是,美豬議題經歷去年的討論,各種立場在社會上激辯,也有許多詳盡的數據與分析,所有人心中大概都已經有自己的定見了,再加上8個月以來的數據這麼清楚,美豬議題在台灣社會可以說已經「結案」了,國民黨現在又想要重新讓它回到輿論視野,恐怕是很困難。
民主社會就是不斷地吵吵鬧鬧,把當下發生的議題拿出來討論,然後得出共識後推行,社會就在一次次的激辯中前進。但國民黨常常搞不清楚方向,抓不清社會當下關心的是什麼,整個政黨就像陷入時空裂縫一樣,我們在2021年,他們還活在2020年。